扫一扫关注

连亏的微医赴港上市:资本求变现,能否撑起百亿估值?

   2021-04-16
核心提示:与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的医疗电商和在线诊疗相比,微医提供的服务支撑度有限。在线售卖药品和其他服务上,微医需要与第三方合作,利润的很大部分被分配。而提供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服务上,虽然模式较新,但是与竞品相比同质性较高、优势并不突出,加之目前处于市场教育初期,很难推动C端用户为此长期买单,整体而言微医在盈利上存在困境,需要突围。
微医的IPO终于在2021年春天迎来新进展。4月1日,微医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据悉,微医将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WVR)申请上市,花旗银行、招银国际、摩根大通、瑞士信贷和中金等大型国际和中资背景投行成为联席全球协调人。此前有消息称,微医计划募资20亿至30亿美元,上市后估值有望达到150亿美元。这家屡被传上市却无果互联网健康医疗平台,终于向资本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
作为国内最大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微医自成立以来便备受关注,但伴随着发展也引来了外界的诸多质疑,虽然营收可观,但是利润并不好看,2020年微医亏损更是高达8.69亿元。上市后的微医又该怎么讲述互联网医疗故事?

IPO缘何再三推迟
纵观微医的融资进程,基本称得上畅通。2012年,微医完成22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来自晨兴资本、风和投资;2014年完成1.06亿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除了A轮晨兴资本的跟投,也收到了腾讯、复星锐正资本投来的橄榄枝。此后微医分别在2015年和2018年进行了C轮和Pre-IPO轮的融资,融资金额不断增加,估值水涨船高,进入的资本也是众星云集,咖位凸显。股东构成方面,IPO前,腾讯为微医最大外部股东,持有公司8.88%股权,其他机构股东还包括高瓴资本、五源资本、中投中财、启明创投、红杉中国、高盛实体等知名投资机构。
面对着资本的不断下注,市场普遍认为,微医会趁热打铁迅速上市,然而等到要在上市方面“真枪实干”时,微医却明显的慢下了脚步。据媒体报道,微医在2018年完成5亿美元Pre-IPO轮融资后,就已经传出了上市消息,到了2019年,创始人廖杰远也曾表示,“微医已经准备好了IPO。”但是直到2020年,市场也未等来微医的IPO。
2020年1月初,为推进“三医联动”业务战略,微医举牌A股上市公司易联众,并增持成为第二大股东,此举被市场解读,微医想通过借壳方式登录资本市场,但是此后微医没有继续操作。3月,微医再传赴港IPO,后也不了了之。相关人士透露,微医的IPO放缓,主要受瑞幸财务造假事件影响,瑞幸上市时的联席主承销商之一瑞信也是微医港股上市的联席保荐人,伴随着瑞幸事件的发生,瑞信不再担任微医的联席保荐人,使得IPO进程延后。
选择今年上市的微医似乎把握住了一个好的时机。疫情的出现让移动医疗市场“流量井喷”,线上问诊成为防疫期间患者获得医疗服务的主要方式。与此同时,监管层也把互联网医疗服务正式纳入医保,加速了互联网医疗市场迅速爆发。相关机构预计,随着用户逐渐养成移动端获取医疗服务的习惯,未来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的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医疗企业相继开展在线问诊等服务,积累了大量C端客户群体,并培养了客户线上“寻医问药”的用户习惯。有评论指出,三年以来,微医一直被传上市,但是,直到今天才是它最好的时候。
三年亏损20亿 盈利困境难破
互联网医疗赛道不缺资本故事,在微医放慢IPO脚步之时,竞争对手们却在不断发力。2020年,疫情之下的京东健康“乘胜追击”在港交所上市。再往前追溯,2014年主打医药电商的的阿里健康已在港交所上市。2018年,主打在线诊疗的平安好医生也在港交所上市。如果微医能顺利上市,将成为继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后的互联网医疗“第四股”,港股也集齐了这个赛道下的四个故事,这也给“后来者”微医提出挑战,如何找到医疗服务的“创新处方”,在商业模式上打造护城河?
微医2010年成立于上海,前身是挂号网,主要提供涉及医院预约挂号、电子病历等就医流程优化服务。2015年,挂号网正式更名为微医。截至2020年3月,微医拥有12家实体医疗机构和22家互联网医院。目前微医的核心业务覆盖医疗、医药、医检、健保等领域,成为覆盖“互联网+医疗健康”全产业链的数字健康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微医成立较早,发展中也在通过不断转型找寻好的变现方式,但是业务模式上迄今为止没有有力的盈利点。据公开披露,微医的营收主要来自两大板块,医疗服务和健康维护服务,这两大业务在2020年的营收占比分别为38.6%、61.4%。
对比同行的表现不难看出,现阶段几个竞争者的营收结构较为稳定: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的收入主要来自医药电商和健康消费品;平安好医生的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在与商业保险合作,销售会员制产品,这部分也正在成为其核心业务板块在线医疗服务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背靠大树好乘凉”,靠着强大背景,几个“富二代”平台基本不用发愁发展。从三家财报来看,阿里健康2020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经调整后净利润为4.36亿,京东健康同期经调整后净利润为3.70亿,相比之下,平安好医生2020上半年经调整净亏损为2.08亿元,全年经调整后净亏损5.19亿元。
与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的医疗电商和在线诊疗相比,微医提供的服务支撑度有限。在线售卖药品和其他服务上,微医需要与第三方合作,利润的很大部分被分配。而提供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服务上,虽然模式较新,但是与竞品相比同质性较高、优势并不突出,加之目前处于市场教育初期,很难推动C端用户为此长期买单,整体而言微医在盈利上存在困境,需要突围。
财务数据也透露了这一点,整体上看,微医的盈利状况并不可观。根据招股书显示,过去三年,微医年内亏损分别为40.52亿元、19.37亿元、19.14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4.15亿元、7.57亿元、8.69亿元,这么算下来,微医三年累计亏损79亿元,经调整净亏损累计达20.41亿元。业内人士分析,微医连年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互联网医疗无法覆盖线下住院所涉及的所有项目,线上实现的场景在医疗服务整个流程中占比较小。图片来源招股书
疫情以来,互联网医疗行业竞争越来激烈,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数字医疗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9年232亿元增长到2030年7,3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37.0%。整个赛道,前有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头排兵不断壮大,后有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等互联网新秀竞相入局,对微医来说,如果盈利模式上一直堪忧,那么微医上市后的前景也难言乐观。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涉及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并且,不保证本网站提供的任何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对因使用本网站提供的信息而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创业参考
推荐图文
推荐创业参考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合作代理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5045284号-1